开发组长在忙些什么
开发组长是连接产品、测试与开发团队的核心角色,不仅要把控需求落地与进度质量,还需协调沟通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,并带领团队持续提升整体效率与能力。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流程,介绍其具体工作内容。
需求阶段
需求评估
在需求进入研发团队之前,组长需要先进行初步评估。此阶段不聚焦于具体技术实现,而是从整体研发角度评估需求的价值、可行性、风险与工作量,为研发成本测算及需求取舍提供依据。同时,对于存在技术不确定性的功能,还需提前开展技术预研,以验证可行性并降低后期返工风险。
工作分配
在确定需求后,组长需先对整体需求进行拆分,并将可复用的功能抽取出来,避免重复开发。随后结合同期上线的其他需求制定版本开发计划,先根据依赖关系及资源到位时间(如接口、UI 稿等)明确各任务的优先级和完成周期,再结合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、沟通能力与工作态度合理分配任务。任务分配应尽量一次性覆盖已知需求,并且不建议让开发人员自行挑选,以保证公平性和节奏可控。对于熟悉的团队,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事项上;不熟悉的团队,则需更多关注人员管理。
版本管理
组长需要制定版本迭代计划,并与产品、测试团队共同明确每个版本的功能范围和上线节点。在开发过程中,组长负责协调团队人员,灵活调整任务优先级以应对项目变动,及时识别延误或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。在多版本、多项目并行的情况下,还需兼顾后续版本和其他项目的排期,合理平衡人力资源,避免关键人力受阻,同时确保代码分支管理有序。
需求评审
组长需要理解并参与产品需求讨论,从技术角度分析可行性,包括架构适配、性能要求和安全规范。同时,还要对时间成本、资源限制及潜在技术难点进行风险评估。对于描述模糊的部分,应督促产品明确说明,并在会上明确功能职责划分,例如由前端还是后端实现,以避免开发阶段出现扯皮。在沟通中应坚持对事不对人,基于需求合理性提出建议,但不替产品经理做决策,从而避免无效争论。需求会后,再结合资源到位情况(如 UI、接口等)确定提测时间。
开发阶段
技术选型
没有完美的技术,只有最适合团队的选择。能扩展现有框架就不必额外引入新库;如需引库,应选择开源、活跃且可控的方案。新技术要在他人验证后,结合团队情况再做评估,避免为尝鲜而盲目采用。管理者要敢于承担决策责任,权衡利弊,对团队和项目负责。
开发指导
组长需要 review 关键代码,并在团队遇到技术难题时提供解决方案。方案不必完美,但需合理可行,同时推动组员技术成长。
技术管理
技术管理的目标是避免重复工作、不遗漏关键任务、协调资源、制定优先级,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。对于团队成员,应给予授权与信任,避免事必躬亲,将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上,同时参与编码和技术讨论,保持技能敏锐并增强团队信任。在内部沟通时使用技术术语,跨部门沟通则采用业务术语,以降低沟通成本。研发组长还需制定并维护代码规范、架构标准及性能优化策略,确保团队代码高质量、可维护、技术债务可控;同时提前规划架构扩展性,为长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,但避免过度设计。
进度管理
在开发阶段,组长必须清楚团队整体工作状态,确认 UI 设计稿、接口等关键资源能否按期交付,如有问题要及时向上反馈,做好风险把控。同时,需关注新增需求是否影响整体进度,对于不合理或高风险需求应敢于拒绝;若无法拒绝,再协调资源予以解决。妥协时要在内部安抚团队,拒绝时要向外说明,并对潜在风险提前预警。
测试发布阶段
提测准备
合并代码分支后,组长需要求开发人员对所负责的功能进行自测,以确保提测质量。提测邮件应通知所有与版本需求相关的人员,包括产品、测试以及前后端开发。
缺陷跟进
跟进 bug 修复,确定修复优先级:影响上线和测试的关键问题需立即修复,次要问题可适当延后。同时,要关注修复质量,避免因修改引入新的问题。
打包提交审核
协助测试组设计和构建自动化打包流程,并开发与维护打包脚本,同时注意测试环境和线上环境的代码及版本管理,避免混乱。App 应尽量提前提交审核,为可能的拒审预留时间;如被拒,应制定解决方案并重新提交。日常还需关注应用商店审核政策及行业动态,并在手机新系统 beta 版本发布时提前验证应用兼容性。
维护与优化
持续监控线上 App 的质量数据,如崩溃率和卡顿率,并对重要问题及时修复。同时,根据用户反馈分析问题并制定优化计划,推动功能迭代、性能提升和用户体验改进。此外,项目复盘和总结也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。
总结
组长除了完成既定工作外,还需处理各种‘三不管’问题,过程中要推动问题落地解决,减少扯皮。同时,组长需参与招聘工作,对候选人不仅考察技术能力,还关注表达能力、思路清晰度、简历真实性、学习能力及团队契合度,组长自己要明确岗位需求,注意形象,保持平等交流,少说多听。